- · 《设备管理与维修》刊物[05/29]
- · 《设备管理与维修》征稿[05/29]
- · 《设备管理与维修》投稿[05/29]
- · 《设备管理与维修》收稿[05/29]
- · 《设备管理与维修》数据[05/29]
- · 《设备管理与维修》栏目[05/29]
什么是价值驱动式维修?【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 主讲/辛巧娟 第六十二讲 什么是价值驱动式维修(VDM)? 什么问题使得维修组织变得愚钝?为什么不能以低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可用率?不能成为最优秀的管理团队
《厂长经理的设备管理课》
主讲/辛巧娟
第六十二讲
什么是价值驱动式维修(VDM)?
什么问题使得维修组织变得愚钝?为什么不能以低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可用率?不能成为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不能成为世界级维修组织?不能成为精益维修组织?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创造价值,而什么不能?哪些KPI与价值提升相关?如何对"必须要有的"或者"最好要有的"改善排出优先序?如何区分哪些是"时髦词汇",哪些是本质的突破?市场状况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策略?哪些绩效目标是相关而且务实的?如何使企业高层坚信改善维修管理的潜力?
欧洲提出"价值驱动维修--VDM"给出了很好的计划与控制框架。
维修价值论认为维修是由四个方面的价值驱动的,它们分别是:资产利用、成本、安全健康与环境、资源配置。其中资产利用和成本是最基本的价值,维修或者维护、设备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还要兼顾到职业健康、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维修管理价值的主要体现,如图62-1所示。
图62-1 四方驱动的维修价值论
要引导企业关注主要的价值驱动器,因为主要价值驱动器具有巨大增值潜力。而分析主要价值驱动因素并不困难,至少每年一次。关键的维修策略要放在主要价值驱动器上,随着时间推移,主要价值驱动器也会变化。图62-2给出了创造增值的地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回答何处可以让我们创造增值,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增值的创造。
图62-2 增值创造地图
企业维修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是通过损失分析、设备利用计划、物资〈备件)供应链管理以及维修服务供应链管理来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成本分析、维修预算、设备知识管理以及技能工具的开发,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维修的执行既有安全健康环境的价值驱动,又有资源配置的价值驱动。如图62-3所示企业要设定每年增值的具体目标,包括预防维修占总维修费用的比例、设备的可用率、维修费用占资产重置费用的比例、外包维修费用占总维修费用的比例、员工培训费用占维修费用比例、计划维修完成率、健康安全环境水平、技术文件的可靠性、设备生产率、信息化投入占资产总值比例等,如图62-4所示。
图62-3 企业创造增值的最佳实践
图62-4 价值驱动的具体目标设定
价值驱动维修管理VDM,不仅仅是一堆公式或者IT解决方案,它真正为维修组织提供为何改善,何处改善以及如何改善的方法。它不仅是漫长的旅程,是实实在在建立在"计划与控制"概念上的一步一步里程碑式的改进;高于一切的是:"聚焦-聚焦-再聚焦"。例如,在费用控制环节,VDM有图62-5所示模板。
图62-5 成本管理闭环模板
因此,VDM就等于持续改善。
1)通过价值树分析,让改善项目聚焦于现金流。
2)通过逐年的基准评价,设定多年的改善目标。
3)不仅仅是概念,而且有下列要素支撑。
·技能型员工。
·设计良好的流程。
·合适的IT工具。
VDM己经在全球超过l00家工厂,包括造纸、水泥、汽车制造等行业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VDM是从头到尾持续维修管理的流程,是收集、描述、交换企业内外部最佳维修实践信息的平台,它通过良好的工具支撑着维护计划于控制框架,聪明的维护体系创造可见的价值。
德国企业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认识
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迟于英国约半个多世纪。由于封建割据和农奴制的长期统治,德国直到19世纪30-40年代,依然是一个农业国,产业工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98%。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机器大工业逐步确立起来,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相比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德国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现代设备往往是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也大大增加。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如1984年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因阀门失效,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3000人死亡,5000人双目失明,20万人健康受到损害。1986年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故障,造成80亿卢布的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灾难。
德国是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依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指导和支撑,其设备与维修体系一路飞速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理论和实践,备受业内人关注。
01
企业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认识
德国烟煤股份公司(DSK)是鲁尔集团下属的一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其编制的名为《维修的再策划与重组》的手册中对设备管理与维修是这样认识的:
企业的生产经营对高新技术的要求总是不断提高的,表现在生产的自动化,集约化及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上;
生产设备,车辆,软、硬件,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状态及其使用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来说是关键的要素;
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及对维修措施的计划、实施、认证产生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维修机构或外部的维修资源在上述前提下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所有的企业对上述认识是基本认同的。基于上述认识,企业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都予以高度重视。
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构,除负责本企业的维修外,还为其他企业提供维修服务,同时其大型设备通过外部维修市场获取维修服务。
中小企业则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维修机构而主要依靠专业化的外委维修解决设备管理与维修问题,以求取得最大效益。
德国汉诺威大学工业设备研究所与国际机械生产技术协会于1995年对34家企业(欧洲企业31家,非欧洲企业3家)进行的一项国际性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中的维修人员平均占员工总数的4.4%,最高、最低分别为38.8%与0.6%;维修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最高、最低分别为2.31%,0.03%,平均为1.04%;维修费用占设备价值的比例最高、最低与平均值则分别为42.2%、0.1%、7.8%。
就全德国而言,用于维修的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15%,达4000~5000千亿马克左右。另据一项对员工人数在500至1500的欧洲及北美企业的国际性调查,企业年度维修费用高于其设备价值的4%。
02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模式
德国学者Kurt Matyas将发展与变化中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分为不同的三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80年代):预防维修,又称为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修。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是较高的设备有效度,较长的寿命周期及较低的费用。其技术特征是计划大修,管理系统中小型计算机的投入使用,维修计划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预知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也就是状态监测维修。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事较高的设备有效度及可靠度,较高的安全性及产品质量,较高的环保性,较高的设备运营效益。其技术特征则是设备的状态监测维修,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设备运行的风险研究与分析,大型计算机辅助管理,设备故障原因与影响分析,专家系统,全员自主维修。
在企业的实际维修作业中,三阶段所对应的三种不同的模式是按以下程序加以处理的:
至于不同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选择,实践中企业往往是依据由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而确定的有效度及维修费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考虑,并不存在二种不同的模式孰优孰劣的为题。事后维修所需的直接维修费用最低,在不会产生过高故障后果费用的前提下就将成为企业的首选。
汉诺威大学的调查表明,50%的企业选择的是事后维修模式(最高90%,最低5%),32%的企业实施的是预防维修模式(最高、最低值分别为90%和5%),选择预知维修模式的企业为18%(最高、最低值分别为60%和5%)。
这一组数据与人们想象的差距甚远,尽管调查同时也表明,在调查的前五年内,实施预防及预知维修模式的企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即便如德国这样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事后维修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德国,千人以上的企业仅占整个工业企业总数的1.7%,75%的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下,多数设备仍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章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 网址: http://www.sbglywx.cn/zonghexinwen/2020/0529/347.html
上一篇: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我市维修城区河道设施